等了快 20 年,结果就它?
关于台军 " 雄风 -2E" 巡航导弹的介绍,老司机这些年都写疲了,但这个号称能 " 反击大陆 " 的导弹到底长啥样,却从来没有公开过,以至于两年前台军披露了该导弹的发射箱,都引起了一番猜测。
终于," 雄风 -2E" 巡航导弹羞答答地亮相了——实在太让人失望了 ……
据台湾《联合报》16 日称,台军当天在拂晓前的黑暗中试射了一枚 " 雄风 -2E" 导弹,这也是它服役近 20 年来首度曝光。台湾媒体习惯性的将该导弹吹嘘为台版 " 战斧 " 巡航导弹,从这次曝光的照片看,它似乎和 " 战斧 " 长得也差不多。根据台媒报道,该导弹在起飞阶段由火箭助推器推动其离开发射架并达到一定速度,随后抛弃助推器并展开弹翼,由导弹上搭载的 " 鲲鹏 " 涡扇发动机继续推进。照片拍摄到的,就是火箭助推器脱落的过程。据了解,该导弹随后启动涡扇发动机展开巡航," 顺利飞行了一个多小时,达成预期验测目标 "。
(资料图片)
据称,原先 " 雄风 -2E" 为追求隐密性,曾考虑部署在山区的固定式阵地中。但近年台军在 " 汉光兵推 " 中发现,采用机动式部署时的生存性更好,因此台军在量产增程型 " 雄风 -2E" 导弹的同时,也开始配备机动发射车。按照台军设想,未来整个 " 雄风 -2E" 导弹机动发射车将超过百组,可部署全岛平地与山区据点,也不排除前进到外岛部署," 甚至登上基隆级军舰作为海上的机动反制战力,其打击面可涵盖解放军东部战区和南部战区部分重要军事设施。"
听听,台军把 " 雄风 -2E" 吹嘘得可真是厉害,更不要说岛内那些嘴炮政客和 " 专家 " 了。
但 " 雄风 -2E" 的真实能力到底如何呢?
虽然说台军对这款 " 撒手锏 " 武器的性能捂得非常严实,但还是有些信息可以作为参考。
例如,作为 " 雄风 -2E" 最关键的动力装置,它采用的是台湾自行研制的 " 鲲鹏 " 涡扇发动机。项目负责人杲中兴回忆说,该发动机从 1998 年开始研制,1999 年就完成研发测试,但一直到 2007 年之前都无法达到预期目标。原因是发动机采用的涡轮盘铸造技术相当精密,但美方所提供的金属加工数据有误," 发动机飞不到 10 分钟 "。当时有个笑话就是对 " 鲲鹏 " 发动机 " 十分满意 ",意思就是说 " 鲲鹏 " 只能运转 10 分钟就已经心满意足了。
由此可见,台湾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薄弱——该发动机虽然号称是台湾自制,但其实非常依赖美方提供的数据。
再例如,台湾号称 " 雄风 -2E" 最大射程超过 1000 公里,但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呢?原来台军并没有真的让导弹进行全射程测试,而是在兰屿、绿岛与九鹏之间的空域兜圈,利用飞行速度与时间,换算距离为 1200 公里 ……好家伙,原来只要 " 能飞 1000 公里 " 就算是 " 打击范围 1000 公里 " 啊?问题是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时,怎么也得了解 1000 公里外的目标情况吧,可台军靠什么进行这样的远程侦察?另外在飞行过程中,导弹需要得到中继制导。在几种常见中段制导手段中,惯性导航偏差太大,GPS 信号容易被干扰,而台军导弹想在打击大陆目标时选择地形匹配技术,那更是做梦 ……
何况为躲避对手的拦截,现代巡航导弹不但需要采用隐形设计以减少被发现的概率(照片上实在看不出来 " 雄风 -2E" 有没有隐形设计),而且还需要智能化设定飞行路线——当然打击范围就更要打折扣了。
关于这些现代巡航导弹的特性," 雄风 -2E" 提都没有提。台媒吹嘘的这些性能中水分有多大,可想而知。
多说一句,也正因为新一代巡航导弹的这些特点,美军已经开始淘汰 " 战斧 " 巡航导弹。因此岛内某些人吹嘘 " 雄风 -2E" 是台版 " 战斧 " 巡航导弹还真没错——它就是典型的 " 造出来就已经过时了 "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