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时讯:打造“五型”村居 助力水城发展②|野钟乡:刺梨花开早 奋斗正当时
开栏之语:
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多彩贵州网推出“打造“五型”村居 助力水城发展”栏目,通过深入采访,以此呈现六盘水市水城区“产业型、工矿型、文旅型、生态型、康养型”之“五型”村居打造所取得的发展成就和经验。
在这里,让我们一起感受祖国壮丽山河之上的美丽乡村蝶变。
(资料图片)
此为第二站:野钟乡野钟村
本网记者 胡绍山
近段时间以来,随着刺梨花悄然绽放,水城区野钟乡野钟村依然“穿上”了夏季特有的盛装。
5月17日上午,媒体采访团沿着野钟乡野钟村的通村水泥路步行至坎边地角,一阵清风迎面吹来,接着抚过泥土,抚过树枝和叶片,抚过悄然起舞的刺梨花朵。
蜜蜂伏于花蕊,成为这个季节较为耀眼的盛景。
早在2014年,水城区就经过多方求证和比较,决定将刺梨产业作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龙头产业加以发展,并于2105年广泛发动群众加入刺梨种植行列。
此间,“有想法”“有行动”的野钟村贯子冲组村民徐天勇便和众多村民一道,他将自己家的20亩土地拿出来种上刺梨,且成为了野钟乡首批种植刺梨的农户之一。
徐天勇认为:“政府都决定通过种植刺梨带领群众增收,我相信这是一件‘靠谱’的事儿。”
目前,徐天勇家种植的刺梨已有10多亩进入盛挂果期。
他说:“从2020年到2022年,我家盛挂的刺梨,年收入均在4到5万元不等;待20亩全部盛挂后,年收入会更加可观。”
采访当天,野钟村党支部书记唐发开告诉多彩贵州网记者,该村共种植刺梨2800亩,覆盖村民887户3104人。
“2022年,我们野钟村刺梨鲜果收购334.978吨,群众受益资金达200.98万元。”唐发开说。
为进一步提高全村刺梨鲜果产量,2023年2月,野钟村聘请种植技术好、理论扎实、经验丰富的相关人员到村开展刺梨管护培训,此举进一步提升了种植农户管护刺梨的技术水平。
另外,野钟村还与水城区初好公司联系对接,围绕刺梨病虫害防治、苗木更替等,积极谋划刺梨产业提质增效项目,以此确保2023年刺梨鲜果收购产量再上新台阶。
产业兴,则乡村兴。接下来,野钟村将根据水城区“五型”村居打造的部署要求,采取“引进公司投入有机肥+村委会牵头做好技术指导+农户自种自管”的方式,将刺梨产业发展融入到“产业型”村居打造的全过程。
针对如何保障农户收益的问题,唐发开坦言道,野钟村将本着“尊重农户意愿”为原则,以今年刺梨产量为基数,在确保群众收益稳定的情况下,让“公司、农户、合作社”三方形成合力,共同推进全村刺梨产业发展。同时,就超产部分按照“农户40%+公司30%+合作社30%”的股比进行分红,力争把刺梨产业做成野钟村“同推共进、收益共享”的“活力”产业。
唐发开还说,该村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模式,将刺梨产业发展做到极致,用以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,更好地推动“产业型”村居建设往深里走、往实里走。
事实上,自2021年以来,野钟乡积极响应水城区委区政府号召,因地制宜,依托现有发展刺梨产业的优势,巩固性、拓展性、延伸性地推进“产业型”村居示范建设。
该乡还以“围绕产业谋项目,发展基础更加牢固;紧扣服务提质量,治理效能更加凸显;聚焦环境促改善,美丽乡村更有底子”为抓手,让“产业型”村居示范建设得以有力有序推进。
谈及“产业型”村居打造何以带动乡村发展变化的问题,水城区野钟乡党委书记柏永胜说:“‘五型’村居打造,带来的发展变化是多方面的,仅乡村之变就呈现出‘通过实施谋划项目,刺梨鲜果产量逐年增加,群众收入稳步提升;辖区群众逐渐摈弃老旧陈规陋习,红白喜事逐步简化;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,村容村貌大变样’的特点。”
柏永胜表示:“野钟乡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以‘产业型’村居建设为抓手,紧紧抓住乡村振兴发展中‘产业’这个关键的牛鼻子,通过强产业、促增收,不断让辖区群众腰包鼓起来。”
时下,水城区38.84万亩刺梨花已渐次绽放,装点出的不仅是一幅乡村美景,更是一派产业兴、生态美、百姓富的生机与活力,辅之以“生态、经济、旅游、社会”之效益,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、新征程上。
关键词: